打破垄断 网络域名将跨入多语种时代
时间:2009-02-06浏览:2次
10月12日报道:互联网在被其发明者所使用的英语长期主导后,即将朝着向其他语种敞开大门迈出重要的一步。
从周一开始,互联网用户将可以参与测试11种由非印欧语系文字拼写的网址。印欧语系的26个字母为英语及多数欧洲文字所使用。这一改变涉及全世界数十亿人正在使用的语言文字,而当中许多人现在还不是网络用户,这些文字包括中文、印地语文字、阿拉伯文、韩文和俄文。负责协调测试的私有非营利机构──互联网链接标记域名与网址分配机构(ICANN)预计由新文字拼写的网址将在明年底投入使用。
这一进步意味着今后像“com”或“org”之类的网络链接标记域名后缀将可以使用非印欧语系字母。到现在为止,域名后缀一直只能是英语字母。在作出这项决定之前,ICANN已于2003年决定向英语以外的其他文字开放二级域名,即位于顶级域名左侧、以“点”号隔开的次一级域名。
例如,俄罗斯人今后将可以完全用俄文中的西里尔字母(Cyrillic, 又称为古斯拉夫字母)拼写网址,而不必在后缀处变更为英文字母。国际化域名标准的制定者、加州程序员保罗 霍夫曼(Paul Hoffman)称,现在全球有10亿网民,也就意味着还有50亿人没有上网。新域名并非为现在的网民准备,而是为未来的10亿人所准备。
虽然这看上去是件技术性的工作,但却牵涉到众多政治上的博弈,并令人担心互联网会因此分裂,还有就是引爆域名销售的爆炸性增长。要知道,最近几年域名销售业务的增长之快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直以来,美国以外的互联网用户就在大声疾呼要有本国文字的域名。他们的看法是,英语会阻碍本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和网络使用的普及。
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更广泛的不满,那就是互联网的主架构,即域名系统由一个国家──美国把持着。目前互联网域名系统是由Icann负责管理,该组织由美国政府于1998年成立,隶属于美国商务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总部设于加州玛丽安德尔湾,负责互联网新域名后缀的审批,以及其他技术性事务。
这个矛盾在两年前的一次联合国峰会上集中爆发,当时170多个国家对美国群起而攻之,要求美国交出对域名系统的单方控制权。
由于对布什政府失去耐心和信心,中国、韩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以及欧洲的私人机构已经采用自己的文字创造出独立于Icann的域名系统。
这些各自为政的域名系统,也就是所谓的替代根域名,会威胁到互联网的完整性,并破坏全球的网络互联。由同一家机构采用同一套地址分配系统,能够确保互联网用户在世界各地都能用一个既定的网址登录同一个网页。这对于保证互联网的普遍性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互联网魅力与影响力的核心所在。
曾在埃及通讯和信息技术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任职的Icann驻开罗代表巴赫 依斯玛特(Baher Esmat)称,阿拉伯国家并不想用替代根域名,只不过希望得到阿拉伯文字的国家代码。如果满足这一要求,就没有理由继续用替代根域名。国家代码是指分配给每个国家的域名,例如英国是“.uk”。
据依斯玛特介绍,目前埃及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700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0%。其中大多数上网者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至少会说一点英语。但埃及的上网人数比例要想再提高10%,拥有阿拉伯文的域名就非常关键了。埃及政府正在推广各种电子政务措施,但只有网站全面采用阿拉伯文才便于普及。依斯玛特称,如果不是本国的语言,那些潜在用户就无法使用网络。
现在许多阿拉伯国家使用的键盘上只对应阿拉伯字母,而像中国,许多人采用相当于罗马字母的汉语拼音来输出中文。讲英语的互联网用户使用西方式键盘就无法敲出带有非罗马字母的域名后缀,但可以用搜索网页链接的办法登录非罗马字网页。
一些人认为,推进互联网语言的多元化,特别是那些不使用罗马字母的地区性文字,本质上将造成互联网的分裂,因为此举将鼓励各地的网络用户使用当地语言,而不是像英语这种在国际交流中流行的语言。
曾在八十年代初创立域名系统的保罗 莫卡派乔斯(Paul Mockapetris)称,理论上所有的飞行员在着陆时都是说英语。无论互联网是分裂还是统一,域名国际化都存在巨大机会,至于结果如何,则要等到大约10年后才知道。
莫卡派乔斯所设计的域名系统目前仍在使用,它将网页地址的拼写字符限制在37个,也就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SCII)所用的那些字符。这37个字符由从0到9的阿拉伯数字、26个英文字母和连接符“-”组成。国际互联网是从美国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于上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建立的主要供军方使用的电脑网络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