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18981716800(推销勿扰)
  • QQ/微信:958818(加好友请说明原因)
首页 > 资讯中心 > 域名资讯 >
资讯中心

域名“大国小话语权”的现状正在改善

时间:2009-02-06浏览:6次

  全球目前4000多项互联网国际标准中,由中国人制定的仅占三项。这种“大国小话语权”的现状亟待改善。

  12月1日,微软的IE7浏览器中文版终于对外正式发布。尽管微软在推出新版浏览器上显得十分低调,但正如同10月19日英文版IE7发布前后的情况一样,这一消息早早便在电脑爱好者和博客们的圈子里炸开了锅。
  此外,IE7中文版的到来也让另一些人欢欣鼓舞,他们便是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及中文链接标记域名注册服务商们。因为在这个占据中国浏览器市场70%份额的新版浏览器中,不仅做了很多用户体验方面的功能改善,而且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即直接支持“中文.CN”链接标记域名。
  而这意味着什么?曾经,3721和CNNIC为了通用网址的标准制定而争得面红耳赤。这两家企业/机构又都因为推广通用网址或中文域名在客户端所安装的插件,而背负了“流氓软件制造者”的骂名。不过,在一个新版浏览器主导的新时期里,这一切都将画上句号。
  另一方面,在英文.COM域名资源逐渐走向枯竭的情况下,CNNIC负责管理的.CN域名以及中文域名,已成为众多域名注册服务提供商准备争抢的下一盘大餐。不仅如此,中文域名和.CN域名对于中国中小企业而言无疑具有颇多优势。据万网副总裁周锚对记者介绍,中文域名和.CN域名除了在名称上被接受程度更广泛外,在维护域名安全、处理域名争端问题方面,也将发挥很大的本土管理的优势。据他预计,中文域名和.CN域名目前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然而,与计算机内的汉字字符处理一样,中文域名也需要通过一系列标准来解决技术上的壁垒。1996年3月,清华大学胡道元教授牵头研发的、可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互联网信息传输的“中文字符编码标准”获得通过,作为中国获国际认可的第一个互联网标准,它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接下来,在1998年,CNNIC正式开始进行中文域名方面的研究;两年之后,CNNIC开始对外提供中文域名注册平台。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随着中文域名的不断发展,缺乏技术标准支撑的问题很快便暴露出了诸多弊端。比如,由于中文变体字符很多,以“清华大学”几个字为例,由于不同的变体,需要注册的中文域名居然达九个之多。此外,由于日韩等国家的文字中也使用了部分汉字,其中存在着很多争议。显然,这些情况对于中文域名的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值得欣慰的是,这种在域名上“大国小话语权”的现状正在不断获得改善。在前不久由CNNIC主办的一个关于中国互联网国际标准的研讨会上,该机构对外展示了分别于1996年、2004年以及今年10月获得国际机构认证的中国标准。
  表面上看,中文域名的繁简体汉字问题似乎已经获得了有效解决,并可以使散布在全球各地的华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中文域名登陆互联网”—在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中,以及使用阿拉伯文、德文以及南亚诸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在遇到文字异体等问题时,都将会参照国际中文标准中的条款来解决问题。
  尽管如此,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仍旧岌岌可危。在目前全球4000多项互联网国际标准中,由中国人制定的仅占三项,还不足千分之一。CNNIC主任毛伟表示,中国在互联网国际标准方面的缺失,已成为中文互联网发展的绊脚石,使用中文需要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和中文在世界的竞争力。
  显然,在步入WTO之后,无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在纺织、DVD、家电、电信等其他问题的话语权上,中国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